本帖最后由 快乐的牛虻 于 2020-5-28 12:22 编辑
把这个帖子从头到尾看了一遍,感觉楼主的观点有几个问题:
1.简单、偏激,非白即黑。比如说“北京学生进了北大清华,也是垫底”。这句话太绝对了吧。北大光华集中了很多外地高考的前几名,我孩子在那里照样当三好生,拿奖学金,绩点排名在前。不能因为有的北京孩子垫底就否定所有的北京孩子,否定北京的基础教育吧。北京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例很低,高校里优秀生的比例低也很正常。
2.很多问题没有抓住本质。比如说“人大附中,位于中关村,大部分学生都是来自知识分子家庭”。事实上人大附、十一成绩突出是因为享受了一些其他学校没有的政策。人素是全市挑选的,从来就没有局限于中关村附近。反而中科院不少出自清北的家长自己孩子离清北还差了很大一截。
3.没有结合自己的孩子。当我们评判一个学校的时候,有两个场景:一个是不考虑自己的孩子,一个是考虑自己的孩子。不考虑孩子的时候,我可以只比较每个学校前面几个梯队的成绩,可以说市重点绝对比区重点好。但结合到自己的孩子,结论可能就是相反。比如如果孩子的成绩在区重点非??壳?,但在市重点是非??亢蟮那榭鱿?,家长应该对比的是市重点后面梯队和区重点前面梯队哪个个高考成绩好。我遇到过不少区重点拔尖的孩子中考去了市重点,最后高考的成绩却不如区重点里过去不如自己的同学。道理很简单,在海淀任何一个高中都是把主要精力放在前面几个梯队上,优质资源都放在那里了。虽然每个学校都对外宣传说他们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孩子,但一进校就分班就说明了一切。如果你孩子在这个学校的排名靠后,这个学校的几乎所有荣誉都和你孩子无关,都是别人家孩子的。你或许会认为孩子到了一个好的环境就可以追过前面的孩子,但你要想想凭什么?人家本来在前面,又享受着比你孩子好的资源,你孩子要超过他们容易吗?
4.不停地改变目标校,可从来没有看到楼主讲如果提高自己孩子的成绩。把孩子的成绩搞上去,中考指哪打哪;如果孩子的成绩一般,心再高也是打哪指哪。如果你重视孩子的综合能力,就不要太在乎一定要考入最有名的学校,如果你很在乎学校的名声,那你就别吐槽应试教育。如果你想兼而有之,先看看孩子的能力和智商是否在北京是拔尖的,别一会儿一变让孩子无所适从。 |